无心非
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,称为过错;若是明知故犯的,便是罪恶。不小心犯了过错,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,渐归于无过,如果故意掩盖过错,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。
这段出自《弟子规》的〈信〉篇。 【无心非。名为错。有心非。名为恶。】
此地讲‘无心非’,你不是故意的,不是有心去做的,这些称为错误、过失。“无心非”,非就是错。不对的事情,不对的言语,或者不对的造作,我们称为错,是无心的;有心去造作,我们就称为恶。
所以每一个人,这一生都有过失,都有过错。如果无心所犯的,如果有人告诉我们,我们应该存着感激之心,及时的改正自己错误的言语,错误的思想。如果你有心去做,故意去为非作歹,那就是相当的不好。
【过能改。归于无。倘掩饰。增一辜。】
这里讲到有过失不要怕,只要你能改过,不再犯,这个过就永远不再造作;不再造作,这些过失就等于没有了。因为你能忏悔自己过去的不对,你能及时的改正过来。像孔老夫子就非常赞叹颜回,他说颜回是一个不贰过之人。什么叫不贰过?就是同样的过失不再犯,知道自己有过失,肯定不再造像以前这样的过失,不再重复,不再重蹈覆辙。
‘倘掩饰,增一辜’。如果你有过失,你有过错,你故意再去掩饰,不要让人知道你曾经做错事情,像这样的人也不对,有这样的心态更是不对。因为“倘掩饰”,如果你再去掩饰,再去讲一些谎言来弥补你的过失,同时“增一辜”,辜就是再增一条罪。你就增了哪一条罪?谎言之罪。
因为人很怕人家指证他有过失,也很怕改过向善,这是一般人的通病。过去的人,往昔之人,他们对自己的过失,他们很在意。所谓修行,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,自己的行为有过失,我们要及时改正,不要怕改。有道是“知耻近乎勇”,知道过失不是一件耻辱,知道过失能及时改正向善,就代表我们是不断往上追求之人,我们不是往下堕落之人。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条,对于自己有无心的过失,一定要及时改正过来;有意的犯错更应该避免,更不应该有这种心态,故意去害人,做出一些不当的言论或者行为,都是相当不好。
人一生最难得的就是能清清白白,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,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。所以此地也勉励我们有过失不要怕,要能及时的改过。同时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,我们也要怀着宽恕的心情来对待别人。尤其是别人无心的过错,我们要原谅他没有那种智慧,他因为一时不小心,我们也不要得理不饶人,也要有宽恕的心情来原谅对方。千万不要恶上加恶,把别人逼到没有地方伸展,这也是很不对的。所以,除了勉励自己有过失及时改正之外,同时我们也要懂得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这个哲理。
这段出自《弟子规》的〈信〉篇。 【无心非。名为错。有心非。名为恶。】
此地讲‘无心非’,你不是故意的,不是有心去做的,这些称为错误、过失。“无心非”,非就是错。不对的事情,不对的言语,或者不对的造作,我们称为错,是无心的;有心去造作,我们就称为恶。
所以每一个人,这一生都有过失,都有过错。如果无心所犯的,如果有人告诉我们,我们应该存着感激之心,及时的改正自己错误的言语,错误的思想。如果你有心去做,故意去为非作歹,那就是相当的不好。
【过能改。归于无。倘掩饰。增一辜。】
这里讲到有过失不要怕,只要你能改过,不再犯,这个过就永远不再造作;不再造作,这些过失就等于没有了。因为你能忏悔自己过去的不对,你能及时的改正过来。像孔老夫子就非常赞叹颜回,他说颜回是一个不贰过之人。什么叫不贰过?就是同样的过失不再犯,知道自己有过失,肯定不再造像以前这样的过失,不再重复,不再重蹈覆辙。
‘倘掩饰,增一辜’。如果你有过失,你有过错,你故意再去掩饰,不要让人知道你曾经做错事情,像这样的人也不对,有这样的心态更是不对。因为“倘掩饰”,如果你再去掩饰,再去讲一些谎言来弥补你的过失,同时“增一辜”,辜就是再增一条罪。你就增了哪一条罪?谎言之罪。
因为人很怕人家指证他有过失,也很怕改过向善,这是一般人的通病。过去的人,往昔之人,他们对自己的过失,他们很在意。所谓修行,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,自己的行为有过失,我们要及时改正,不要怕改。有道是“知耻近乎勇”,知道过失不是一件耻辱,知道过失能及时改正向善,就代表我们是不断往上追求之人,我们不是往下堕落之人。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条,对于自己有无心的过失,一定要及时改正过来;有意的犯错更应该避免,更不应该有这种心态,故意去害人,做出一些不当的言论或者行为,都是相当不好。
人一生最难得的就是能清清白白,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,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。所以此地也勉励我们有过失不要怕,要能及时的改过。同时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,我们也要怀着宽恕的心情来对待别人。尤其是别人无心的过错,我们要原谅他没有那种智慧,他因为一时不小心,我们也不要得理不饶人,也要有宽恕的心情来原谅对方。千万不要恶上加恶,把别人逼到没有地方伸展,这也是很不对的。所以,除了勉励自己有过失及时改正之外,同时我们也要懂得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这个哲理。